2023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一切终于回归正常,无论是厂商还是终端用户,都有“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味道。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行动往往来自于准确的预判。以笔者之见,2023年白酒行业要做到“四看”。
1
一看龙头:价格波动、结构分化
面对着行业集中+信息时代+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白酒行业呈现出“集中度加速、强分化明显”的态势,所有的光环都集中到了行业龙头的身上,因此茅台成为行业的聚焦点,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过分的关注和传播放大。在笔者看来,2023年的茅台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即为“价格波动、结构分化”。
首先,价格波动要从多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价格受即时需求所影响。为什么中秋和春节前后,茅台的价格会出现波动,因为稀缺时会涨上来,库存时会降下来。二是数字平台i茅台的出现。虽然i茅台既能卖货,又能聚粉,还能为用户提供服务,但这些都不是这个平台的目的,它的价值就是用来调控茅台的价格。对于茅台而言,如果再涨,需求就会萎缩;如果不涨,就没有了市场热度;如果下降过多,用户和渠道就会抛货。所以最佳策略就是在波动中找到平衡,这也即为i茅台的作用。
其次,飞天用户出现结构分化:飞天茅台虽然还是茅台的大单品,但其用户大致分化出了“橄榄球”结构。一头是飞天茅台的升级用户,也就是当前珍品茅台的用户,目前还没有形成气候。显然可以看出,飞天茅台已经难以满足这类用户需求。另一头是“被迫”的降级用户,也就是开始消费茅台1935的用户,虽然有一定销量,但在每个区域还没有形成用户密度。
因此,对于2023年的茅台而言,价格波动依然是主旋律,用户结构分化是不争的事实。
2
二看行业:酱香恢复、清香活跃、浓香渗透
经过了充满不确定性的三年,酱香头部企业虽然遇到了价格下降和去库存的问题,但笔者认为2023年会是恢复之年,特别是对于几家酱酒头部企业来说,只不过渠道管理成为必修课。例如浓香型头部企业也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都是在解决了渠道管理问题之后做大的,对于酱香头部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在酱酒头部企业中,除了茅台之外,习酒的渠道管理相对较好,但与浓香型头部企业洋河和泸州老窖相比,在价格管理上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渠道管理背后是渠道价值链的管理。总体而言,酱香需求恢复从2023年春节期间以及当下的需求端来看,还在高速增长;从渠道链来看,价格依然混乱。对于酱香头部企业来讲,一方面要横向管控渠道链;另一方面要纵深延伸用户端,总之,酱香恢复要从这两个维度下功夫。
清香虽然被炒成风口,但其发展和酱香趋同,依然是龙头和头部几家形成力量之后,再带动整个品类的大发展。所以说清香型,不仅仅是汾酒的成功,还要形成衡水老白干、宝丰、黄鹤楼以及江小白的中坚力量,之后再是各个产区和品类的成功。2023年,清香会活跃,但是机会会表现在中坚力量上,而中小企业的基础太差,经销商选择机会不大。
浓香方面尽管热度在减小,几家名酒依然在增长;尽管份额在降低,但是占比依然最高,有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味道。浓香型企业基本都经过了多个时代的考验,并且最近10年一直在修炼内功、深耕渠道和用户,以此积蓄力量,亮点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比如叙府和全兴等。浓香渗透能力是酱香和清香无法相提并论的,它们拥有着运营渠道和用户的基本功。
3
三看渠道:
团购上升、烟酒店分化、其他渠道补充
团购渠道依然保持上升态势,说明品牌和用户的距离越来越短了,也越来越近了。已经超过一半的份额,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企业,都在加码体验店和专卖店、直播电商的投入,这对于团购渠道增长是确定性的。
烟酒店分化,从厂家来看,烟酒店分为三类:一类是超级烟酒店,其作用在某些方面要高于代理商,厂家对这类烟酒店给予了特殊的名誉和政策;二类是核心烟酒店,厂商和这类烟酒店不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还在某些区域构建共同体,超越了仅仅卖货作用,还有传播、组织动员和推广功能;三类是一般烟酒店,也是优选出来的烟酒店,厂商除了常规支持之外,还进行了赋能,帮助烟酒店做大,共同成长。
其他渠道补充,尽管商超和直播电商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对于白酒企业而言,依然是补充渠道,很难成为主流。尽管有些企业加码了直播电商,基本上都是平台逻辑,无法为一家企业提供常态化服务。厂家需要的是线上、社群和线下的三度空间打通,直播电商往往只能提供单向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对主流渠道进行冲击,这是厂家不愿意看到的。
4
四看用户:KOL默认代言、
KOC组织动员、大C示范、普C效仿
当前,用户的时间和空间被情景化、社交化和数字化,用户生活在多维的世界里,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情景化的时空里,用户被场景和此时此刻的意义所定义,已经不再是常态化的自己,用户和产品、场景融为一体。用户是演员,产品是道具,场景是舞台,人货场交互出的意义共同放大了价值。在社交化的场景中,用户被意见所左右,被情感所裹挟,被周围所影响,在社交场景中形成了即时的认知。在数字化的生活里,用户才是真实的自己,容易受到亲近或者接触频繁的人的意见所左右。
用户是一个立体结构,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一个人,而是背后潜藏了一个社交结构,目前已经形成了KOL、KOC、大C、普C的用户标签。一旦贴上了标签,就可以进行标签化传播,标签化传播是指抽取某一事件中最突出的特点,利用直白、形象、风趣、容易理解的词句对其浓缩概括,以充满智慧的挖苦和讽刺博得广大网民的意会言传和广泛参与。
笔者试着来拆解一下用户社交结构中每个标签的功能。
KOL天然有品牌商的立场,有默认代言的倾向,发布的意见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直接转化。KOL是位于金字塔顶部的,可以快速地制造势能,形成口碑。品牌信息传播大致经过小b搭台----KOL参与----KOC发动----大C示范----普C效仿,意见在传播过程中充当了二次传播枢纽,起着中介、过滤、把关的作用。
表达欲望强烈并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易成为意见,其意见易成为优势意见,其他人会被优势意见征服,沦为效仿者。效仿者增多反过来又强化了优势意见,使其趋于高度一致,形成了强势意见。
KOC的自我代入,主要表现为身份代入,是指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在现实中,尽管一些事件与普通用户并无直接利益关系,却能引发山呼海啸。因为他们往往推己及人,以极强的身份代入感解读,担忧自己是未来潜在受害者,其作为利益共同体发声。
KOC自己本身就是消费者,分享的内容多为亲身体验;他们的体验传播更受信任;他们距离消费者更近,更注重和身边关系的互动,由此KOC和身边的朋友之间形成了更加信任的关系。KOC认识很多人,有很强的社交天赋,喜欢与更多的人保持长久联络,与普C相比,只是有身边几个朋友保持联系,串联起不同的人群,是推动信息扩散的关键,部分KOC还起着意见的作用,局部KOC是指能影响小范围的人群中的用户,一般能影响自己身边的亲友,数量非常有限,而连接者则不断增长,普C也可以升级为KOC。
KOC不同于KOL,KOL是在社会影响力或者长期创作某一垂直领域的内容,从而获得垂直营销力,KOC甚至不能称之为意见,但却在垂直用户群身边拥有较大的决策影响力,能够带动其他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KOC所分享的内容通常并不聚焦且生活化、兴趣化,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身份来为品牌打call,而不是作为专家形象进行产品推介。比如圈层中最活跃的那群人,作为一个用户在群里推荐个什么东西,大家更容易去接受。
大C就是超级用户,一次性购买更多或者长期使用产品的人,大C有时是一个超级个体,有时是一个单位系统,传播影响范围较小,容易形成消费偏好,与KOL、KOC有社交关系,是一个品牌扎根的忠实粉丝。一个品牌要想在区域形成密度,KOC和大C的共同数量决定了销量和规模。
普C就是普通用户或者随机消费者,属于最底层,数量巨大,中高端白酒品牌商和渠道商一般无法实现直连,但普C在KOL、KOC、大C的身边,由于缺乏独特的判断和专业能力,认知容易受周边人士、意见或传播影响,这类用户是一个品牌的社会认知和群众基础。
看透用户的结构之后,平台所说的私域流量其实并不是单个用户,而是一个社会结构,今天白酒的消费其实是在社交场景中完成的,没有任何单一用户会置身于社交场景之外。所以圈层产品、情景产品甚至为用户某一社交功能的个性产品越来越多,大单品或者单一功能产品被品牌提供多元社会场景的方案所取代。
2023年既是上一个白酒行业小周期的结束之年,也是下一个小周期的开启之年;既是后疫情时代的终点,也是向新趋势过渡的起点。我们只有从多维视角动态来看,才能有全观的视野。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