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茶?白酒业的大师们,也累坏了! 变态恪守传统的茅台镇酱酒,产量只占中国白酒的 3%。这个规模,称得上 工匠的人,并不多。现实中,大师们早就不够用了。
真正的工匠,隐没在历史烟云中,等待有心人揭开它的秘密。 绝对不是技艺成就了工匠。而是,工匠成就了技艺! 酱酒的糟醅湿重。如何保持高粱颗粒之间的缝隙?这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都 还没有攻克的难题!
酱酒酿造,就必须用人工把糟醅抛洒在甑桶里,不能多、不能少,不能重、 不能轻……才能让发酵好的糟醅在微生物的催化下,自由『呼吸』。 28 岁那年,邹国启总结提出的“疏松上甑法”,如今成为了行业标准。
有一种顽固叫“犟拐拐”。这是工匠的标配。
为了提高酒的产量,上级要求“沙子磨细点,一年四季都产酒”。邹国启反 对! 遭到批评,邹国启还是反对。直到人们发现酒的品质下滑,更高的上级要求 恢复传统工艺,他这才作罢。
1964 年,在国家轻工业部茅台酒“两期试点”工作中,邹国启作为技术骨 干,以一名酒师的身份成为了试点会成员。 谁是邹国启?贵州仁怀人,曾任国营贵州茅台酒厂制酒一车间主任,“两期 试点”的参与者,杰出的酱香酒工匠。
工匠技艺,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