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要闻

年均新增上千品牌,但淘汰率高达30%,资本密集入局精酿啤酒能带来什么?丨观察

分类:软文广告  时间:2022-07-31
声明: 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供学习交流使用,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请联系0371-63379928;shantie9928@qq.com,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删除。

  资本的密集入局,正在为精酿市场注入新的变量。

  不久前,生鲜电商界巨头叮咚买菜推出了首个自有精酿啤酒品牌“1972农场”,主打只卖24小时的“日日鲜”精酿原浆鲜啤。据酒业家了解,开卖仅两周,“日日鲜”的单日单品平均销量就已达16000罐。这是个非常不错的业绩。

  除如上述案例中资本开发自有品牌之外,另据酒业家梳理,今年上半年以来,精酿市场投融资案例也络绎不绝,锐恩精酿、梵波精酿、鸿禾酒业、蒸汽熊精酿、连锁精酿酒馆酒星计划等一众精酿品牌先后已完成天使轮或种子轮融资。与此同时,在上述品牌中,酒业家还发现,“鲜打啤酒”成为时下精酿市场的热门品类。

  自2008年前后通过海归发烧友进入中国,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发展历经起伏。如今资本的密集入局将是否成为精酿市场大爆发的拐点?正在迎来热潮的“鲜打啤酒”又能否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实现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进一步推动精酿走向大众?

  年均新增超千个品牌、淘汰率高达30%

  资本进人或将提升精酿品牌存活率

  对当下的精酿行业而言,资本进入的作用或将是提高精酿行业的品牌生存质量。“精酿行业越来越热闹”,是当前业内人士对近几年来精酿市场的一致感受。但是,酒业家获悉,精酿品牌的存活率却堪忧。

  前不久,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工作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规上啤酒企业之外,我国当前精酿啤酒生产单位及微型啤酒生产单元累计注册量已达万家。2018年-2020年,平均每年该类企业的新注册量均超过千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品牌数量激增,但精酿企业的市场退出率也相对较高。在上述报告中也显示,每年有超过30%数量的企业选择变更企业权益或关闭经营。

  这些数据在市场层面也得得到了印证。“目前,‘前店后厂’模式(作坊式精酿啤酒屋)在全国估计有8000家左右,生产量在1千吨到5千吨的小型啤酒厂有1000家左右,1万到5万吨企业有约400到500家。”喜啤士创始人刘俊杰判断,按照目前的精酿啤酒生产厂家来看,精酿品牌数量超过2万,但每年也都有大量品牌淘汰出局。

  可见,生存依然是数以万计的精酿品牌面临的首要课题。“中国精酿啤酒目前还是‘春秋’初期,小国混战,未来会经历‘战国’再到品牌集中,这是一个必经的市场发展阶段,当下还会不断有新品牌涌入。”从事精酿啤酒生意多年的家平台创始人韩亮谈到。

  而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这样的局面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刘俊杰发现,“以前的精酿市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随着资本、大品牌的不断入驻带来了资金、渠道,能够活得好的精酿品牌越来越多”。

  “现在有一些不为大家所熟知的区域品牌,它们在各自的区域内销售量能达到2000吨到5000吨,能达到2000—3000元/吨甚至更高。”在刘俊杰看来,精酿品牌生存质量的提高是精酿市场的“一个标志性改变”。

  其实,简单计算后不难发现,如果一个品牌销售量达到3000吨,达到4000元/吨,其总额就能达到1.2亿。作为一个区域品牌,在市场份额仍只占3%左右的精酿啤酒市场上,这样的成绩显然是很可观的。韩亮认为:“资本的进入将会使市场规则更清晰,并推动精酿品牌的快速成长”。

  追求“极鲜”成精酿新风口

  自建终端正在成为趋势

  事实上,资本进入精酿领域并不是新鲜事。其实早在2015至2017年间,精酿啤酒就迎来过一轮资本热,斑马精酿、熊猫精酿、高大师等品牌先后获融资。但在此之后,精酿品类恢复了平静,直至2021年初,精酿酒馆连锁品牌“海伦司”完成3300万美元融资,再度掀起一轮精酿资本热潮,并延续至今年上半年。

  逐利的资本这次看到的精酿风口则是“鲜打”。事实上,这从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精酿投融资案例就可以略窥一二:叮咚买菜主打只卖24小时的“日日鲜”精酿原浆鲜啤,锐恩精酿主打“鲜打精酿29分钟闪送”,连锁精酿酒馆“酒星计划”也坚持现打现饮……

  “鲜打啤酒好喝在消费者层面已成共识,我们团队的判断是,中国啤酒行业正在迎来鲜打时代。”优布劳精酿啤酒创始人、董事长李庆表示,优布劳在对消费者调研中发现,99.5%的消费者认为鲜扎啤酒比瓶装啤酒、易拉罐包装的啤酒好喝。

  同时,鲜打啤酒在欧美市场达到40%的占有率,在日韩也达到25%以上,在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事实上,除了消费端的认可,精酿啤酒本身的发展需要也助推了“鲜打”啤酒的“出圈”。

  由于传统渠道为五大工业啤酒品牌所占据,加之啤酒消费具有即时性,因此除了通过便利店、线上平台即时送达等渠道之外,自建终端成为精酿品牌突围市场有且仅有的途径。

  “目前整个精酿市场都是自建渠道,类似小酒馆、体验馆、专卖店、闪送店等终端可以掌控的模式。”李庆表示。“跳过B端做C端,做消费者直供,精酿才有可能突围。”韩亮也认为。而通过自建终端模式,“鲜打”也自然得以实现。

  尽管自建终端既能助力品牌突围市场,又能赢得消费者,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鲜打”精酿市场仍然存在技术壁垒,而这也成为这些新兴品牌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看,鲜啤由于保质期短,需要有无菌灌装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同时市面上常见桶装鲜啤的桶还需要成本高昂的专业清洗。另外,鲜打精酿啤酒需要在短时间内销销售速度,这也要求品牌具有强有力的销售及管理团队。

  这些技术也建立在巨大的资金投入之上,加之其他费用,自建终端的前期投入不菲。“以一个专卖店为例,比如社区店,需要房租、人工、冷链等基本成本,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很难维系。”韩亮举例。

  由此看来,资本的入驻是“鲜打”精酿市场的一场“及时雨”。但在刘俊杰看来,尽管资本带来了资金,但能否长足发展还在于品牌的打法。他表示,当下获得融资的精酿品牌,最首要的是抓紧时间主攻产品质量、物流管理,打牢基础,而非盲目建厂。

  “让消费者喝到好酒、记住品牌并产生复购,才有可能进入下一轮融资。”刘俊认为。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精酿融资品牌来看,其融资轮次几乎全部在天使轮与种子轮。这意味着,要让资本持续注资,“鲜打”精酿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而反过来,唯有解决技术壁垒,也才能让资本驻足。

  “稳定的消费渠道、稳定的供应链驱动、稳定的高质量生产供应链,是‘鲜打’精酿长足发展的三大要素。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是最后的,就是革命性企业。”李庆谈到。

  与工业啤酒互为补充

  市场区域化才是精酿啤酒的未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精酿啤酒在消费端日趋火热,但作为一个新兴品类,从趋势上而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小众品类。

  “精酿啤酒市场份额虽然在增长,但它的量不大、基数小,价格也相对较高,在未来10年内,它仍然将是一个小众品类。”韩亮判断,而在此期间工业啤酒仍将是啤酒市场主流。

  因此,对于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未来的竞争格局,“相互补充”是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

  “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没有谁好谁坏,精酿啤酒是工业啤酒的补充品,而不是替代品。”李庆表示。

  另外,近年来布局精酿也成为五大啤酒集团发力高端化的主要表现。业内人士认为,五大啤酒集团作为“资本本身”,在资金、品牌、渠道等多方面都有着比当下精酿品牌无法企及的优势,他们发力精酿啤酒这个细分品类,对提高精酿的市场占有率有莫大的作用。“中国精酿市场目前还是蓝海,需要精酿企业与五大啤酒集团共同发力,做大市场份额。”李庆表示。

  另一方面,五大啤酒集团发力精酿啤酒也同样避免不了行业痛点,新兴品牌几乎与五大啤酒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某种程度来说,新兴精酿品牌规模小、产品丰富,在探索精酿发展模式上更具灵活优势。加之资本的助力,新兴品牌在未来或将具备一定的爆发力。

  除小众这一特点之外,区域品牌的崛起是业内人士对于精酿啤酒发展趋势的另一个预判。“品类一定是全国大爆发,但品牌一定是区域性的。”刘俊杰认为。他以东北某品牌举例,该品牌深耕当地粉丝经济,拥有18万粉丝,一年轻松卖出5000吨精酿啤酒。

  因此,对于当下融资的中小精酿品牌而言,他给出的建议是:扎实做好区域品牌,而非盲目谋求全国化。“如果你的产品卖出100公里以外就不好喝了,那就做100公里范围内的生意。”

  事实上,目前已不乏精酿品牌意识到这一点。例如,今年5月酒业家走访烟台市场时就了解到,其当地精酿品牌吉斯波尔,就以小酒馆、社区专卖店等模式主推烟台本地市场,鲜啤工厂直供,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以上。

  除此以外,火热的精酿市场还有哪些趋势?8月6日,由中酒展和喜啤士联合主办的“2022青岛·中酒展精酿啤酒品牌创新峰会”将在中酒展期间举行。届时,著名营销专家、新营销联合创始人方刚将与一众精酿领域者齐聚青岛,以“大变局时代下,精酿啤酒的渠道革命”为主题,为酒商全面拆解千亿赛道下加码精酿品类的运营逻辑。

来源:酒业家
韦小保全国运营

如果您想在线下批发团购此产品,请留言。

提示:我们会帮您查找对接当地经销商!

快速获取项目资料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加盟需谨慎。
关注美酒招商网官方微信

该二维码7天内(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请使用微信扫描)

其它相关新闻

[更多]行业新闻

返回美酒网首页↑返回新闻首页↑
版权所有:9928美酒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