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精酿啤酒将迎来投资风口?
2月26日,多家精酿啤酒企业负责人在参加第二届春季中酒展圆桌峰会期间表示,精酿啤酒需要得到普及还有很长路要走,需要得到更多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认同,“很多大厂都在推精酿啤酒,但都推不动,因为传统经销商思维摆在那里。”
在2008年发布的啤酒国家标准(GB/T 4927-2008)中,没有对精酿啤酒单独做出定义。但在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颁布的《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下称“规范”)中,工坊啤酒英文翻译为craft beer,与精酿啤酒相同。规范中将工坊啤酒定义为由小型啤酒生产线生产,且在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与调整啤酒风味无关的物质,风味特点突出的啤酒。
“精酿啤酒就是工业啤酒的补充品,而不是替代品。”优布劳(URBREW)精酿啤酒创始人、董事长李庆认为,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不是对立关系,而要相互补充。李庆坦言,啤酒要和红酒、白酒以及其他酒类抢市场,因此精酿啤酒应该和工业啤酒一起把市场做大。
去年,有酒馆连锁品牌赴港上市,也有国内啤酒企业获得融资。喜啤士公司董事长刘俊杰认为,精酿啤酒又迎来了投资热潮。但爱啤士精酿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大维则判断,如果精酿啤酒赛道中有资本能把这一品类规模化,游戏规则就将改变,大厂转换产能就会有大量精酿啤酒生产出来。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精酿公司总经理徐炜轩指出,很多啤酒大厂都在推精酿啤酒,但都推不动,是因为“价格摆在那里,传统的经销商思维摆在那里”。
实际上,精酿啤酒玩家相对于传统啤酒企业而言,体量、技术和渠道的缺陷还很明显。多名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个品类还需要得到更多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认同,从小众偏好到大众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坑要踩。
近几年,精酿啤酒赛道投资热潮催生了数千家相关企业与个人作坊,但始终没有出现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精酿啤酒行业品牌也纷纷倒下。据天眼查数据,目前企业状态为停业、注销、吊销的精酿啤酒公司已达1159家。
“如果我们还在(精酿啤酒)圈里玩,还玩得下去吗?”徐炜轩认为,精酿啤酒应当摆脱小众的定位,突破传统渠道和思维,才能做大。
精酿啤酒如何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消费“破圈”?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创新中心总经理朱国强给出了“大厂”的思路。“短期来讲首先要生存,长期来讲肯定是品牌塑造的过程。”朱国强认为,只靠一个模式要从精酿啤酒赛道脱颖而出很难,要多维度创新。
对于“出圈”,产量较小的公司主要从其他方面切入。孔大维的做法是搭建沉浸式体验的精酿啤酒工厂,沉淀用户和品牌资产。
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提出,精酿啤酒做大的痛点在于厂商合作机制,而经销商的诉求是挣得更多。因此,李振江认为,精酿啤酒必须坚持高端定位,让消费者接受12元-15元的产品定价,才能创造更高的。徐炜轩也认同这一思路,他指出,“如果精酿(啤酒)有30元的给经销商,他一定会进入这个渠道。”
来源:中国国际啤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