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产业和酱酒产业仍处于景气周期,但开始受到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和局部调控。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茅台价格开始逐步回升,白酒行业也逐步结束四年深度调整期,进入景气周期,目前从行业整体数据、行业前十企业的年度数据,以及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来看,白酒产业仍然处于景气周期之内,酱酒和名酒一同成为这一时期产业发展的主动力。
2021年茅台终端价格失控、白酒上市企业估值过高、酱酒产业投资泡沫化等问题引起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2021年8月20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与中国价格协会联合举办白酒行业约谈会,约谈多家酒企高管。目前已确认已对白酒产业进行了包括资本在内的多项管制,下一步还需重点关注是否会针对白酒行业进行税率调整等问题。
2012年,“三公消费”限酒令直接导致了白酒消费进入寒冬,也由此开启长达四年的行业调整期。未来是否针对白酒行业或酱酒产业进行产业指导或调控,仍是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但在行业从严的同时也有迎来重大利好。2022年1月26日,正式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科学推进赤水河流域等一体化保护修复等。
二.白酒IPO暂停,金融资本退潮,投机资本逃离,但产业资本仍在持续不断大力投入。
从资本的维度观察,2021年的酱酒产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各路金融资本和投机资本蜂拥而至,而进入下半年以后,除产业资本外,其它资本快速销声匿迹。
2021年8月,多个渠道证实白酒行业的IPO被暂停。这给酱酒产业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带来诸多影响:
1. 对郎酒与国台两家正处于IPO路上的企业来讲,上市之路由于政策变动变得扑朔迷离。但作为头部酱酒企业代表,两家企业的基本面仍然优秀,市场优势明显,依旧看好郎酒与国台的中长期发展。
2. 习酒、金沙、珍酒、丹泉等多家主流酱酒企业推迟了原本计划于2021年进行的股改或战投引资计划。原来正在推进酱酒投资的资本由于失去退出通道,大部分都选择观望甚至撤离。但这一部分企业在酱酒产业已居于主流地位,企业经营现金流良好,母公司仍然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投资耐力和对酱酒的深度理解,资本的政策调整并不会影响这一类企业的发展节奏和计划。
1、2类中的部分企业,转战港股市场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选择方向。
3. 众兴菌业、吉宏股份等染酱的上市公司都曾试图染酱,但他们对酱酒产业理解较为较浅,更多是试图利用酱酒概念推高二级市场股价,在的导向明确后快速中止酱酒收购计划。这一部分资本可理解为酱酒产业的投机资本,来时快速退出也快速。
4. 对海南椰岛、岩石股份和中锐股份等上市公司资本而言,他们均实施了酱酒并购或品牌计划,岩石股份甚至也并购了酒厂。但这些部分企业的酱酒战略还不够坚决,尤其没有在生产酿造和基酒储存上投入重金进行下注,而是选择偏品牌运营型的轻资产运作方式,这些资本是处在产业和资本之间的中间派,其未来的酱酒发展走势还看不清晰。
5. 湖北劲酒、联美集团、江苏综艺、复星国际、华润集团等大产业集团都是正在跑步进入酱酒产业的主力选手,甚至可能是当前酱酒产业格局的改变者。这些大产业集团部分选择默默大手笔下注酱酒产能,部分选择谋划酱酒产业大并购,他们都是未来酱酒产业的中坚力量和主流玩家。
基于相关政策及资本投资态度等现状,权图酱酒工作室判断:国家层面仍鼓励白酒产业和酱酒产业本身良性发展,但明确反对酱酒投资过热,明确反对白酒和酱酒的资本泡沫化。
三.由计划转向市场,茅台迎来能人丁雄军时代。
茅台不但是白酒产业的龙头,更是酱酒品类的价值代言人。飞天茅台酒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其它主流酱酒产品的价格高度和空间,所以茅台是酱酒观察最为重要的维度之一。
受强监管、反腐等多重要素影响,过去两年贵州茅台曾部分偏离市场轨道,以计划经济思维管理茅台。尤其是开箱政策、贵州搭配销售茅台、茅台大酒店捆绑销售等系列非市场化政策严重干扰了茅台酒的价格管理,导致茅台酒终端价格失控,并引起高层的高度关注。
2021年,贵州茅台迎来丁雄军时代。丁雄军出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首先提出让茅台酒回归商品属性和依法管理茅台酒价格。在研究后进行快速调整,陆续取消了茅台酒开箱政策、茅台大酒店捆绑政策,让茅台酒价格逐步理性回落,贵州茅台主动掌控了飞天茅台酒的价格管理权。丁雄军董事长在茅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手段明显体现出茅台正在快速回归市场,快速回归规律,并尊重各方利益。虽然贵州茅台在产品提价、公司治理等多方面还面临挑战,但仍让我们对丁雄军董事长充满期待。
茅台的良性、健康发展是行业之福,酱酒之福。
四.仁怀产区主动推进产业整合,仁怀、习水、古蔺、金沙四大产区梯级发展,赤水河大产区走向共同富裕。
酱酒的快速崛起不但推动酱酒产能的快速扩张,同时也推动了酱酒产区的建设和管理。
2021年,仁怀产区开始主动推进酱酒产业整合,仁怀市以雷霆之势,以环保整治、打击窜酒等为手段推进综合治理,关停并转了数百家不规范酱酒企业和作坊,大大减缓了仁怀产区,尤其是茅台镇产区的环保压力,有效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同时,通过“旧城改造”和引进优质大产业资本进行扶优扶强,虽然短时间内减少仁怀产区的基酒产量,但大大提升了仁怀产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区域竞争能力。
从产能来看,仁怀产区早已饱和,更重要的事情是存量盘活。习水产区和古蔺产区快速承接了仁怀产区的溢出效应,快速推动了两个产区的建设和壮大问题。值得欣喜的是,习水产区和古蔺产区均保持了较为清醒的认知和专业判断,树立了较高的投资门槛,进行了更为科学的产区规划。
金沙产区也在龙头企业金沙酒业的带领下,产区效应初具规模。
我们相信,赤水河边四大产区梯级发展,未来十年会共同支撑中国酱酒80万千升左右的主要产能体量。同时,基于各产区细微的产区环境差异和微生物菌群差异,各产区的酱酒风味和口感也将出现百花齐放,共同丰富和壮大了酱酒的产业规模和消费群体。
五.吨位决定地位,头部酱酒企业扩产进入“军备竞赛”。
2021年,头部酱酒企业纷纷加大投产力度,尤其是坤沙优质酱酒的投产力度。
2021-2022年度,下沙投产达5万吨以上的企业3家:贵州茅台、贵州习酒、四川郎酒;达到2万吨以上的有3家:金沙酒业、贵州珍酒、湖北劲酒;产能达到1万吨以上的有5家:贵州国台、贵州安酒、贵州醇、广西丹泉、四川仙潭;产能达到0.5万吨以上的比较多:贵州金酱酒业、肆拾玖坊、贵州酣客君丰、贵州夜郎古酒业、习水龟仙洞酒业、贵州金沙古酒、习湖酒业、仁怀酱香酒、北京华都酱酒、贵州国威酒业等。
未来五年,酱酒产能规划达到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贵州茅台、贵州习酒、贵州珍酒(金东资本);产能规划达到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四川郎酒、贵州金沙酒业、贵州国台;规划产能达到2万吨以上的有11家:湖北劲酒、贵州安酒、贵州醇、洋河股份、肆拾玖坊、贵州酣客君丰、贵州夜郎古、习水龟仙洞酒业、四川仙潭、衡昌烧坊、金沙古酒等。
酱酒的吨位决定未来企业的体量和地位,从以上主流酱酒企业2021-2022年投产量,以及未来5年的规划产能,可以初步判断未来主流酱酒企业的产能竞争轮廓。为此,权图酱酒工作室仍然坚持三年前“525产能竞争模型”的判断:5000吨为未来酱酒企业的生存产能门槛,20000吨是未来主流酱酒企业的入围门槛,5万吨是头部酱酒企业的竞争门槛,这一观点我已经多次在酒业家传媒主办的中酒展上阐述过。
六.超高端和次高端价位站稳脚步,1000元酱酒和300元酱酒成为新的增长级。
理解酱酒产品的价位竞争格局,首先要理解酱酒品质等级分类,酱酒由低到高的品质排序为:翻、碎沙酒(储存1年);坤沙系列酒(储存2年);优级坤沙酒(储存4年,历时5年);中高等级年份坤沙酒(储存6-15年);高等级年份坤沙酒(储存15年以上)。
在当前酱酒主价格带上,2000元以上的超高价格带,飞天茅台酒和年份茅台酒基于强大的品牌力占据绝对优势,并获得近千亿体量;红运郎和青云郎、习酒年份酒、国台龙酒等产品也基于品牌力和高等级年份酱酒优势试图分羹。
在次高价格带上,二线主流酱酒的超级大单品快速攻城略地,快速占据次高端白酒份额的半壁江山。例如茅台股份公司的汉酱、仁酒、赖茅、华茅、王茅,习酒窖藏1988,郎酒红花系列,金沙摘要酒,钓鱼台gbin酒,国台国标酒,珍酒珍15,丹泉洞20,夜郎古大金奖均有不俗市场占有率。未来,次高端价位酱酒将继续成为成为主流酱酒的粮仓市场。
1000元价格带和300元价格带将成为未来主流酱酒企业的新增长级,这与酱酒的工艺以及竞争形态有关。
1000元价格带是头部浓香企业的核心价格带,也是未来头部酱酒企业竞争的核心价格带。这一价格带不仅仅只是产品价格的定位,更是未来品牌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价位决定品牌高度。郎酒此前曾进行“红改青”战略调整,把青花郎定位至1000元价格带,甚至以牺牲短期销量抢占这一价位。从目前酱酒产业发展来看,青花郎产品占据酱酒价格高度的第二把交椅将是大概率事件。
对其它主流酱酒企业来说,千元价格也都是必须战略布局的空间。贵州茅台旗下茅台1935、习酒
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