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要闻

复盘仁怀20年,千亿产区是如何炼成的?

分类:软文广告  时间:2021-10-20
声明: 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供学习交流使用,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请联系0371-63379928;shantie9928@qq.com,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删除。

  产区是什么?

  对于酒业来说,这个概念最初常见于葡萄酒行业。葡萄酒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葡萄的品质,土壤、气候、纬度等地理因素十分重要,甚至有“七分种植 三分酿造”的说法,所以,对于葡萄酒而言,产区是品质的重要保障。

  而对白酒而言,原料品质与水、土、气候同样会影响到最终酒体的风味,只是其产区概念长久不彰而已。近年来,随着多地和各大白酒企业的重视,白酒的产区概念亦不断得到强化。

  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举办的世界名酒价值论坛评选出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宿迁、亳州、遵义、宜宾、泸州、吕梁、苏格兰、干邑、波多黎各、瓜达拉哈拉。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白酒产区的概念正式进入公众主流视野。

  也正是在这一年,逐渐升温的酱酒热让“茅台镇核心产区”成为了行业的高频词,也着大众对茅台镇产区有了基础的认知。随后,茅台镇的热度弥漫到了仁怀区域。

  白酒产区如何发展?白酒产区当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借着仁怀产区成长的轨迹,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01

  2000年之前:从烧坊到酒厂

  仁怀产区的起步,自然得从茅台说起。

  据相关记载显示,1949年前后,曾盛极一时的茅台酒逐渐凋敝,仅成义酒坊、荣和酒房、恒兴酒坊三家尚在生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华茅、王茅、赖茅。

  1951年,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国营茅台酒厂就此成立。次年,茅台酒在次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名酒,跻身老四大名酒之一。

  从烧坊到酒厂,这是模式上的巨大跨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生产上的突破。相关资料显示,茅台酒厂在成立初期的年产量约为75吨。

  彼时,仁怀其实并未萌生产区的概念,人们只是单纯的认为,这里酿出来的酒品质比较高而已。

  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高品质并非最有竞争力的优势,高产量才是。

  众所周知,仁怀地区主产酱酒,而酱酒生产具有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桎梏着仁怀酒业的发展。

  以茅台为例,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说, 改革开放前的26年,茅台酒年生产能力由建厂初期的75吨增长到1068吨,累计总产量仅为11969吨,而出厂的成品,还远低于这个数字,累计亏损额达382万元。

  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茅台的主旋律就是提高产能,这也为仁怀产区的日后的腾飞埋下了伏笔。

  02

  “十五”(2000-2005):中国酒都

  仁怀正式形成产区概念,是在2000年之后。

  2004年7月,经过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工作组织会组织全国部分食(酒)文化专家、学者及人士历时8个月的实地考察、论证、评估,仁怀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值得一提的是,同年,茅台以8.54亿元的净*首次登顶行业。

  在仁怀市当年长达1423页的中国酒都申报材料中,对产区情况进行了介绍——

  仁怀市共有酒厂506家,平均每3.5平方公里就有一家酒厂;酿酒业总产值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75.9%,占地方GDP60%以上;酒业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达88.7%,酿酒业税收占国税收入74.3%,占地税收入89.4%;酿酒业的从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1%。

  “十五”期间,仁怀市的白酒产量从2000年的5万吨增加到8.5万吨,而作为重点企业的茅台,不仅实现了年产茅台酒上万吨的目标,还启动了新的万吨建设。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仁怀市顺利推动旧产区改造,新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其中,茅台镇的风貌建设也拉开了帷幕。

  而在基础交通方面,茅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茅台机场的前期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纵观“十五”期间的仁怀,有两点值得重点说:一是正式形成了产区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着力基础打造,为后续发展打好了基础;二是在茅台身上尝到了产能提升的“甜头”,并在这个方面持续发力。

  03

  “十一五”(2006-2010):起飞

  众所周知,2003年至2012年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而“十一五”更是“黄金十年”中的“黄金时段”。仁怀产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可谓飞速。

  总体来看,仁怀对“十一五”定下了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已然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00亿元,比预定目标还要高出60%。

  就白酒而言,2010年,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

  在产量上,实现白酒产量13.6万千升(12.1万吨),其中,完成40亿元的技改投资的茅台取得了长足进步,茅台酒产量2.6万吨、茅台系列酒1.5万吨,其他地方酒业合计8万吨。

  在品牌力方面,除茅台外,其他酒类企业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品牌力有所增强,新增1件、著名商标52件、贵州名牌6件。

  在白酒产业园区建设上,茅台循环工业园一期工程建成,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建设启动,30万吨国酒原料仓储项目、中国白酒检测中心仁怀实验室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值得一提的是,“仁怀白酒产业集群”在此期间上榜“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仁怀也在为白酒产业的良好发展和茅台品牌价值提供保障措施。一方面,仁怀依法关闭与取缔了茅台镇辖区内无证经营的小酒厂与小作坊,查处20余起侵犯茅台酒及地方酒业知识产权的案件;另一方面,将高粱产量从2.6万吨提升到了6.3万吨,拓宽了原料源头。

  在此阶段,仁怀的产区意义在快速发展中发生着改变,从概念落地成长为一个地区为之全力以赴的发展方向;同时,白酒产业的高速增长也验证了“吸引力法则”,推动着产区本身走向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

  04

  “十二五”(2011-2015):折翼

  “十二五”这个时间段较为特殊,白酒业在经过前半段的“飞行”之后,于2012年底突然“折翼”,急遽下坠。

  “十二五”末,仁怀市虽然仍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的壮举,但若分产业来看,涵盖了酒类销售环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27.24亿元,距离预定的170亿元有着不小的差距。

  白酒产业所受到的影响,集中的呈现在了茅台之上——



  从以上三张图可以看出,茅台在营收增速、净利增速方面,与2011年、2012年的高速增长相比,2013年开始放缓,而到了2014年、2015年,则只有微增。

  而在茅台酒基酒产量方面,在2015年时甚至出现了产量的下滑,据相关数据显示,这是茅台酒基酒产量自198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对于茅台而言,只是增速的大幅放缓,但对于其他酒企而言,更常见的情况是营收上的持续大幅下跌与净利亏损,仁怀产区的白酒产业在这一时期的状况可想而知。

  受政策影响,仁怀在这个阶段对产区的打造有所放缓,但并未停滞。

  一方面,国酒新城在这一时期全面建成,同时稳步推进着旧城改造,酒都文化广场全面启动,建设加快的茅台示范镇成功入围全国百强镇;

  另一方面,名酒工业园、配套产业园和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托起了“一区多园”的新型工业体系,并且新建成了国家酒检仁怀分中心、中国酱香酒交易中心、中国酒都名酒汇等重大发展平台。

  正是由于仁怀对于产区打造的坚持,为仁怀酒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这是其在“十三五”期间二次腾飞的重要基石。

  05

  “十三五”(2016-2020):飞得更高

  2016年底,飞天茅台的终端价格出现上涨势头,奏响了这轮酱酒热的序曲,也拉开了仁怀产区再次起飞并且飞得更高的序幕。

  我们看到了酱酒品类与品牌的热度,那么,作为酱酒核心产区的仁怀究竟成绩如何?

  首先,仁怀在“十三五”期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突破“千亿”,成为全省首个“双千亿”市。酒业方面,茅台集团于2019年底宣布实现销售总量1003亿元,成为国内千亿级酒企,仁怀产区也随之成为第二个酒业销售额撞线“千亿”的白酒产区;

  其次,酱香酒产业正式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劲牌、洋河等一批优质酒企落地仁怀,亿元以上规模的白酒企业达到了11家;

  再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成效显著,不仅茅台机场建成并正式通航,还实现了公路通车总里程3961公里;

  同时,前期一直坚持的产区风貌打造卓有成效,酒都广场建成投入使用,茅台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

  不仅仁怀产区发展了起来,仁怀产区更是走了出去——据悉,全国目前已开设了203家“仁怀酱香酒道馆”,并且,仁怀与洋河酒业、金东集团等500强企业达成合作,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705.16亿元——这一数据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

  “十三五”的成绩固然耀眼,但真正闪光的,却是一份份隐没于数十年岁月里的辛苦经营。譬如对酱酒工艺坚守、对产区不停的打造、对龙头企业的持续关注,无论晴雨,无论顺逆。

  仁怀产区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对于其他产区而言,无疑是最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06

来源:微酒(公众号)
韦小保全国运营

如果您想在线下批发团购此产品,请留言。

提示:我们会帮您查找对接当地经销商!

快速获取项目资料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加盟需谨慎。
关注美酒招商网官方微信

该二维码7天内(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请使用微信扫描)

其它相关新闻

[更多]行业新闻

返回美酒网首页↑返回新闻首页↑
版权所有:9928美酒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