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同时也是饮食文化体系特殊的一部分,之所以特殊,
在于酒根植于饮食行为,又超越饮食功能,成为人类由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过渡的重要媒介。 与绝大多数食物迥异的是,酒极耐储存,且越存味道越醇厚。于是,封坛酒经历长达数年岁月的沉淀后,于礼仪上,又平添了一层厚重。
封坛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封坛的传统,举行封坛仪式来表达对天地造化的感恩,对自然酿造的敬守。
现如今,白酒业的封坛仪式在祈愿、感恩之外,还有一份对传统礼制的回溯。
01
酒文化中的信仰
"帝乃亲诣祭酒、封藏以奉祀,设坛祭之。"在上古大禹时期,封坛是一种仪式,而这仪式提供了连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场所,是内心信仰的一种外在传达。
信仰,在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物。
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土地肥沃,降水丰沛,气候适宜,由此古人粮食有余,生活安定。物质世界的富足带来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些追求体现在仰韶彩陶形形色色的纹饰上,纹饰有花草虫鱼、日月星辰,以及颇具想象色彩的纹饰组合、拆解、变形。当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时,就成了装饰之外的信仰意象。
仰望星空,俯瞰大地。远古的人们感恩、敬畏自然,在自然变化中寻找规律所在。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绘有太阳纹、月亮纹、星辰纹,于此,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神性,承载着精神信仰。
酒自诞生以来,就具备了"礼"的元素, 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农耕文明中,宗教祭祀是其活跃的场域之一,是人们向信仰世界传达敬意、忠诚,寄托美好祝愿的物质媒介。
02
仰韶藏酒的传统
仰韶酒文化发源于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且中心区处于黄淮名酒带,有着千百年从未间断的酿酒历史。
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渑池就有藏酒的传统习俗。
位于渑池的仰韶文化博物馆里,藏有一个体型较大的小口尖底瓶,该小口尖底瓶出土于仰韶村遗址,腹部以下有泥土及腐殖质的残留痕迹。经科学分析发现,这些泥土源于小口尖底瓶曾被半埋于坑穴内,腐殖质痕迹则是有机物填充坑穴所留。
小口尖底瓶的首要功能是一种礼器, 在敬拜天地、感恩自然的仪式中常见其身影,并由此演化为"尊"的原型。但小口尖底瓶鼓腹尖底的特征使其具有澄清酒液的作用,因而也可用作藏酒器。
如今,人们对酒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窖藏、埋藏虽然能够提高酒品,洞藏却更能提供自然老熟的环境。
渑池境内多山,山洞是极佳的养藏之地。 亲手封一坛酒藏在山洞中,于传统的仪式中触摸信仰的赤诚,借以封藏对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