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在近期公布。其结果备受全民关注,引起了热烈的话题讨论。“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内地总人口数为14亿1178万(不含港澳台籍)。中国仍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且男女比例失衡但逐步缓解、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不过,低生育率阴影下的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部分省份的人口萎缩等也令人担忧。
庞大的消费人群是我国酒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酒业也享受着人口红利;此次“七普”所展现的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将对酒类市场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中国酒业新局面
首先,中国人口受低生育率的影响,呈现出“少子化”的局面,“少子化”会让中国人口很长一段时间趋稳或者下降,将对中国酒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影响。去年公布的《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表明,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酒业处于变革期的关键转折点,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量在逐年减少,相比于五年前减少了437家,体现出酒业市场集中度逐年得到提升。结合本次“七普”数据,这意味着从今往后,中国酒业增长将不能再依赖人口红利,侧面上也在倒逼中国酒业增长模式的升级。
其次,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6亿,少儿人口比重回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的加重,会减少中国酒业的适饮人口。从“七普”数据推算,目前中国酒业主要消费人口在4亿,老龄化加深将从社会层面减少酒类的消费量。
对比走过“老龄化”的日本,烧酒和利口酒不降反升,但啤酒和传统清酒下滑严重。如果以此为参照,中国露酒或在未来迎来一波红利期。白酒凭借其高度依赖社交场景的消费特性,在未来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优势。但是,啤酒应该提前想办法去应对“老龄化”,同时遵循中国酒业协会的指导,立足于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健康发展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人才建设,提升科技水平、关注消费需求、加大国际交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促进我国啤酒工业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重心转型,东部市场显锋芒
另外,在大都市圈的历史性趋势下,中国都市圈马太效应仍然持续走强。“七普”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其中增长量排列的省份便是广东省,所以深耕广东市场,尤其是广州、深圳市场对各大酒企来说更是大势所趋。
沿海省份多是中国经济强省,再加上人口的聚集,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历来都是中国白酒业的兵家重地。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酱酒热潮,众多酱酒企业纷纷将东部省份地区作为核心市场、重点市场。随着“七普”数据的公布,东部市场在中国酒业的地位将继续保持并得以提升。主流香型,特别是一些中高端价位产品,都应该将东部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不断开拓。
国泰民安,酒类消费持续升级
一方面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一方面是《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表明,虽然酒类企业的产销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产品销售收入在减少。但是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却基本显示出逐年增长的现象,五年累计增幅31.3%,酒类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在逐步得到提升;酒类产品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通过“七普”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与优化,同时在消费升级、人口素质提升与老龄化逐步加重的趋势下,大众对于高品质酒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体现为消费者“喝少一点儿,喝好一点”的消费诉求。
我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酒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酒不成席”、“朋友来了有好酒”已成为国人礼仪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国民素质大幅上升,人口结构的优化,对酒业的“消费升级”带来了利好,酒类消费市场有望从人口红利转向素质红利。结合近年来的酱酒热潮,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酒类市场中,“好品质”将会成为热销的重要元素。
相信,中国酒业会克服不利因素,抓住“七普”所展现出来的机遇,扬帆起航,登上更高的阶梯。(原标题:深析“七普”数据,藏着酒业哪些危与机?)
来源:网络